少鹽飲食一定更健康嗎?
發布時間: 2020/11/19點擊:
“
“少鹽飲食”是日常生活中被cue次數最多的養生知識。尤其是老年人,去醫院體檢的話,一般都會收到醫生給出的“飲食要清淡,少油少鹽少吃肉”的建議。
“鹽會引起高血壓”,“鹽會損傷胃粘膜”,“鹽會引起骨質疏松”,“鹽的代謝會加重腎臟負擔”... ...食鹽有害論愈演愈烈,我們對鹽的恐慌也越來越重。
只不過,食鹽作為與我們共存了千余年的基礎調味料,真的會因與人類健康存在沖突而退出餐桌嗎?
兇手真的只有食鹽嗎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攝入過多,會引發高血壓、肝腎疾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我們將引發這一系列健康問題的主推手稱之為“高鹽飲食”。
但“高鹽”并非狹義上的“食鹽攝入過量”,其本質理解是“高鈉”。
盡管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但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高鈉食物卻并非只有食鹽一種,還包括了熏制品、腌制品以及番茄醬、醬油等調味品。
低鹽飲食從何而來
當然,低鹽飲食并非空穴來風。鈉對血壓的影響使其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鈉離子(過量鈉攝入)可抑制水排泄,具有保水作用,血容量的增加自然升高了血壓。
此外,鈉離子(過量鈉攝入)還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通過引發血管狹窄而導致血壓升高。
但值得關注的是:過量鈉離子升高血壓的效應只是對高血壓患者危害較明顯。對正常人而言,這一點可通過人體的調節功能自行平衡。
低鹽飲食是否百分百健康
鈉是維持人體功能正常運轉的一味重要元素。因此,高鈉固然會增加某些疾病的患病風險,但低鈉也未必對健康百分百有利。
合理的鈉攝入能幫助人體維持電解質平衡。
人體內儲存的鈉會隨著尿液、汗液排出,如果長時間鈉攝入不足,就有可能擾亂人體的電解質平衡狀態,引發低血鈉癥。病例情況下低血鈉癥還可能引發疲勞、嘔吐、惡心、肌肉痙攣、內穩態紊亂等臨床表現。
同時,多項研究結論也證明了“低鈉飲食會增加某些疾病的患病風險”。
2003年,有丹麥學者在一項研究中表明:低鈉飲食增加了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肪)含量,這兩者又剛好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一個重要誘因。
2016年,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也刊發了相關文章表明:相較于正常飲食,低鹽飲食人群發生心臟病、中風和死亡風險的幾率大增。
以上這些內容,都為“低鈉飲食并非百分百健康”提供了權威性驗證。
如何正視低鹽飲食
隨著大量“低鹽飲食”科普文的出現,我們對“鹽有害論”(或者是鈉有害論)理解地越來越極端。
實際上,對于患有高血壓患者和鈉敏感高血壓患者而言,適度控鹽控鈉的確很有必要。但對于正常人來說,保持常規攝入量即可。即使存在輕微過量也沒事,因為我們的身體會對這些過量的鈉離子進行自主調節。
寫在最后
寫這篇文章并不是為了反駁少鹽飲食的合理性,只是希望大家能夠理性對待這一結論。
若是真的忌憚高鈉飲食,與其虐待舌頭吃水煮菜,還不如從少點外賣、少吃加工食品、少買零食出發來得更有效。
- 上一篇:人類幼崽吃鹽全解
- 下一篇:沒有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