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純度對消費者來說是玄學概念嗎?
發布時間: 2021/05/13點擊:
鹽改過后,市場與鹽企之間的距離被逐漸拉近。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各鹽企紛紛將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作為企業發展風向標。
食鹽純度即是這場創新建設浪潮中的熱點詞匯。
鹽企進行創新和品牌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產品附加值,迎合當下全新的食鹽消費需求,從而提升消費者認可度。
食鹽是一日三餐的必需品,不管如何創新,始終都離不開以滿足某種消費需求的研發主題。
那么,越來越高的食鹽純度能為消費者帶來什么?它對消費者來說,屬于一種玄學概念嗎?
什么是食鹽純度?
純度是衡量食鹽中氯化鈉含量的指標。
國家標準GB/T5461-2016《食用鹽》中規定:氯化鈉含量達到99.1%以上即可進入優級精制鹽行列,一級精制鹽的氯化鈉含量為98.5%,二級精制鹽的氯化鈉含量為97.2%;日曬鹽氯化鈉含量劃分有兩級:一級日曬鹽氯化鈉含量為93.5%,二級日曬鹽氯化鈉含量為91.2%。
食鹽純度重要嗎?
重要,但在一定條件下非必要。
食鹽純度通常與烹飪使用過程中的咸味以及提味提鮮作用相關聯。食鹽企業關于純度較為常用的宣傳語有以下兩種:
「純度越高,咸味越純正」
「純度越高,對菜肴味道的干擾越小,越能高效地為菜肴提鮮提味,做出來的菜也越好吃」
實際上,盡管食鹽純度和咸味以及提味提鮮作用的確存在正相關關系,但這其中的差別是人類舌頭無法辨別出來的。
如果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同種類但不同純度的食鹽究竟存在什么差別呢?我們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某品牌旗下純度達到99.7%的320g立袋加碘鹽網絡售價為24元/4包(產品1),該品牌旗下另一款純度為99.6%的同類型鹽產品網絡售價為15.9元/4包(產品2)。
產品1:997純度、0添加、生態純凈、不易結塊
產品2:996純度、0添加、生態巖鹽、國際真空制鹽工藝
根據它們各自的賣點描述可看出,價格或許是這兩款產品最大的區別。同時,接近2元的零售價格差背后似乎只有0.01%的純度差做支撐。既然消費者無法感受到這0.01%純度差所帶來的味覺改變,又有什么理由在相應賣點宣傳話術的引導下為更高純度的食鹽買單呢?
因此,在滿足國家標準所規定的食用鹽純度的前提下,對消費者過分強調純度所帶來的味覺變化,并將食鹽純度作為產品賣個高價的依據,存在忽悠消費者交智商稅的嫌疑。
食鹽純度提升意味著什么?
鹽企主要通過鹵水凈化工藝,以及調整洗鹽器、離心機等設備中的相關參數,將鹵水中的硫酸根離子以及原鹽中的水分降下來,以獲得更高的食鹽純度。
純度越高,所涉及的生產成本必定會增加,增加的成本最終將從價格中體現。所以,通過提升食鹽純度來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這一點是合理的,關鍵是「理由是否站得住腳」。
消費者無法直觀了解到工藝和參數上的調整,只能通過閱讀產品包裝上的數字來了解食鹽純度。
這個數字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一份更安心的選擇,對企業來說則意味著責任感的體現。
企業要想通過食鹽純度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起到引導作用,最終的落腳點應該體現在「高純度賦予產品雜質少、健康天然等特性」,而非一味地強調食鹽純度在烹飪過程中對提味提鮮的影響。
單從食鹽純度來說,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且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到的品牌食鹽,皆能滿足家庭日常烹飪需求和健康食鹽需求。
鹽企過分宣傳食鹽純度對烹飪口感的影響,以引導消費者花高價購買高純度食鹽的行為,大可不必!
*以上觀點純屬小編個人有理YY,如有異議,稍安勿躁
- 上一篇:補碘,為什么非鹽不可?
- 下一篇:你關心的食鹽抗結劑問題,都在這了